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在融入扩大内需中积蓄国际化新能量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凡

今年外贸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形势?商务部日前表示,进入2023年以来,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今年外贸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形势?商务部日前表示,进入2023年以来,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为此,商务部将从恢复实体展、用好新业态、发掘新需求、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着手,加大稳外贸力度。

  对于广大外贸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用好用足相关政策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将目光聚焦到国内市场,完成内外贸一体化转型。这不仅是应对当下国际政经格局不稳定的万全之策,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招。近年来,伴随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挺进,不断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将扩大内需摆在了重要位置。这一切都为不断满足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外贸企业也应当积极响应,在扩大内需中不断积蓄国际化新能量。

  一直以来,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企业界,在谈到“中国制造”缘何崛起之时,都往往会提到比较优势。这是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凭借低廉的土地、劳动力价格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成果。对“中国制造”崛起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中国出口之谜:解码“全球价值链”》作者邢予青看来,“中国制造”崛起还得益于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得益于全球价值链的外溢效益,中国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外贸产业。

  除了以上两种解释之外,一种源自于中国市场本身因素的理论解释正在走向前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这与扩大内需战略不谋而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在其著作《大国制造:中国制造的基因优势与未来变革》中提出了追赶阶梯理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市场阶梯。我国市场不仅人口数量庞大,而且还存在多样性,具有低端、中端、高端俱全的特征,也就是存在着市场阶梯。更重要的是,这一市场阶梯是连续性的,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上升或下沉空间,从而助力“中国制造”的崛起。这一连续的市场阶梯,并非任何国家都能够拥有,这也是同样作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巴西等国家为何没有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我们所经历的,当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不稳定,美国妄图实现“脱钩断链”,东南亚国家出口猛增,让我们不得不担心“中国制造”未来将向何处去。现在来看,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中国制造”能否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来支撑,外贸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站在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立场来说,扩大内需也是必然之举。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外贸发展历程来看,出口大国不一定是贸易强国,但进口大国一定是贸易强国。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为国家进口所需的大量外汇都来自于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和服务,出口附加值高是贸易强国的条件之一;二是在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今天,买方掌握着话语权,进一步说,制定标准的话语权也掌握在需求端。此外,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积极扩大进口,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也将提高中国企业的话语权。由此可见,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的,并不是应对当下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权宜之计。

  实际上,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标志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已经从单一的“世界工厂”变为兼具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的双重身份。这意味着,不论企业所从事的是哪个行业,企业规模有多大,即便不走出国门,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立足国内市场,将成为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布局的根本,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将成为常态。如何不断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当下的一个课题,必须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来考量。

  我们常说,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为“中国制造”提高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我国政府和企业能齐心协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促进共同富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中国外贸企业若能把在国内市场练就的能力应用自如,“中国制造”的国际化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 多地新政频出 促消费,今年有哪些看点

    2022年,伴随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落地,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基本稳定。眼下,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消费复苏潜力和活力继续释放。

  • 中介机构把好“入口关”当好“看门人”

    近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全面注册制改革,将为企业上市打开更大空间,对于证券中介机构来说,这既是历史性机遇,也是空前挑战。

  • 纺织企业:用“小针脚”织密税务风险防控网

    2023年1月以来,不少纺织企业飞赴世界各地,拿新订单,谈新投资,纺织行业发展持续“升温”。

  • 进一步优化和细化纳税信用指标

    随着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在税收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纳税信用越来越受到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进出口税收政策助力跨境电商腾飞

    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的公告》,出台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4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5
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
6
扩散周知!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税费政策
7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21年5月27日)
8
数据折射民营企业外贸活力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在融入扩大内需中积蓄国际化新能量
中国贸易报
今年外贸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形势?商务部日前表示,进入2023年以来,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今年外贸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形势?商务部日前表示,进入2023年以来,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为此,商务部将从恢复实体展、用好新业态、发掘新需求、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着手,加大稳外贸力度。

  对于广大外贸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用好用足相关政策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将目光聚焦到国内市场,完成内外贸一体化转型。这不仅是应对当下国际政经格局不稳定的万全之策,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招。近年来,伴随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挺进,不断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将扩大内需摆在了重要位置。这一切都为不断满足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外贸企业也应当积极响应,在扩大内需中不断积蓄国际化新能量。

  一直以来,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企业界,在谈到“中国制造”缘何崛起之时,都往往会提到比较优势。这是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凭借低廉的土地、劳动力价格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成果。对“中国制造”崛起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中国出口之谜:解码“全球价值链”》作者邢予青看来,“中国制造”崛起还得益于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得益于全球价值链的外溢效益,中国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外贸产业。

  除了以上两种解释之外,一种源自于中国市场本身因素的理论解释正在走向前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这与扩大内需战略不谋而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在其著作《大国制造:中国制造的基因优势与未来变革》中提出了追赶阶梯理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市场阶梯。我国市场不仅人口数量庞大,而且还存在多样性,具有低端、中端、高端俱全的特征,也就是存在着市场阶梯。更重要的是,这一市场阶梯是连续性的,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上升或下沉空间,从而助力“中国制造”的崛起。这一连续的市场阶梯,并非任何国家都能够拥有,这也是同样作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巴西等国家为何没有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我们所经历的,当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不稳定,美国妄图实现“脱钩断链”,东南亚国家出口猛增,让我们不得不担心“中国制造”未来将向何处去。现在来看,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中国制造”能否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来支撑,外贸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站在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立场来说,扩大内需也是必然之举。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外贸发展历程来看,出口大国不一定是贸易强国,但进口大国一定是贸易强国。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为国家进口所需的大量外汇都来自于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和服务,出口附加值高是贸易强国的条件之一;二是在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今天,买方掌握着话语权,进一步说,制定标准的话语权也掌握在需求端。此外,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积极扩大进口,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也将提高中国企业的话语权。由此可见,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的,并不是应对当下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权宜之计。

  实际上,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标志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已经从单一的“世界工厂”变为兼具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的双重身份。这意味着,不论企业所从事的是哪个行业,企业规模有多大,即便不走出国门,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立足国内市场,将成为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布局的根本,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将成为常态。如何不断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当下的一个课题,必须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来考量。

  我们常说,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为“中国制造”提高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我国政府和企业能齐心协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促进共同富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中国外贸企业若能把在国内市场练就的能力应用自如,“中国制造”的国际化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热门推荐
最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升级通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出口退税整合要求,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将进行升级调整。
多地新政频出 促消费,今年有哪些看点
2022年,伴随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落地,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基本稳定。眼下,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消费复苏潜力和活力继续释放。
中介机构把好“入口关”当好“看门人”
近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全面注册制改革,将为企业上市打开更大空间,对于证券中介机构来说,这既是历史性机遇,也是空前挑战。
纺织企业:用“小针脚”织密税务风险防控网
2023年1月以来,不少纺织企业飞赴世界各地,拿新订单,谈新投资,纺织行业发展持续“升温”。
进一步优化和细化纳税信用指标
随着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在税收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纳税信用越来越受到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进出口税收政策助力跨境电商腾飞
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的公告》,出台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